2017年5月12日上午,大潘跟著潘祥記總經理蔣憶冰女士在“云南老兵辦”(云南老兵關懷計劃項目辦公室)志愿者的帶領下看望了昆明的抗戰老兵,并送上了潘祥記的粽子和鮮花餅。
2017年5月12日上午,大潘跟著潘祥記總經理蔣憶冰女士在“云南老兵辦”(云南老兵關懷計劃項目辦公室)志愿者的帶領下看望了昆明的抗戰老兵,并送上了潘祥記的粽子和鮮花餅。
整個行程大潘覺得是沉重的,大部分抗戰老兵因戰爭都失去了家庭,單身一人無依無靠,都是社會慈善機構給予幫助安排在養老院,也都是“老兵辦”的志愿者,分組照顧,針對性的給予幫助。而這些老兵都是參加了抗日戰爭的英雄,大部分都有傷病,加上年紀太大行動也非常不方便。
日軍懸賞五根金條的神槍手萬云鵬
看望第一位抗戰老兵是94歲高齡的萬爺爺,我們來到萬爺爺家里時,萬爺爺都已經換好了軍裝。佩戴好了勛章,我們了解后知道,萬爺爺是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警衛軍少校營長。參加了強渡怒江、松山戰役、龍陵戰役、遮放戰役。在抗戰時期是有名的神槍手,日軍將領曾懸賞五根金條殺掉萬爺爺,可至今萬爺爺身體還非常硬朗。在2015年還受邀去北京參加了抗日戰爭70周年的慶典.現在身上的這身軍裝就是參加慶典時發的。
萬爺爺說:“日本人不投降我還要打,44年滇西戰場日本人全部消滅完了,45年日本人投降了,46年了要打內戰了調到昆明,我看到動機不同,我就走了,我不打內戰,后面我回來,很挫折,很艱辛。現在很好了,能把我們叫到北京去我很高興,當時有個政治部的小頭頭叫我去,我說只有叫上我的老太婆我才去,我這個老太婆跟我出生入死,沒有怨言,現在光榮的事我也要把她帶上,沒有她就沒有我,后來他們給老太婆檢查身體,身體還可以就一起去了,現在在家里面,我負責洗碗,她負責做飯,嘿嘿……”。
當我們送上潘祥記的粽子和鮮花餅時,萬爺爺一直在說謝謝。蔣總拉住萬爺爺說“不是你們謝謝我們,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,感謝你們,謝謝你們了,當年要是沒有你們的付出,那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的生活”。
離開了萬爺爺家,我們來到了一家養老院,養老院非常簡陋,聽志愿者說本來這養老院有十幾位抗戰老兵,但是現在就只剩下3位了。
遠征軍戰地記者周自祥剛被發現的遠征軍
剛被發現的遠征軍龍文啟
周爺爺是1943年參加抗日戰爭的,周爺爺對于當年的事基本上已經記不起來了,我們看到周爺爺時,他坐在床邊發呆,神志已經不太清晰.
在資料上了解到周爺爺當年是赴印度蘭姆伽當的一名中國遠征軍,光榮負傷后因為有點文化,當了一名戰地記者。前幾年還能依稀記得點當年的事情。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了。不過身上穿的衣服是抗戰老兵紀念的小馬甲。笑起來是那么自信,光榮。雖然環境非常簡陋,但是依然為自己是一位抗戰老兵而自豪著。
龍爺爺是最近才被“老兵辦”發現的老兵,兩個月前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告訴“老兵辦”的志愿者,說龍爺爺好像也是抗戰老兵,當時志愿者們向龍爺爺詢問了當年的事跡的時候,龍爺爺講的眉飛色舞。
今天我們看到龍爺爺時,龍爺爺幾乎已經不能說話了,志愿者告訴我們,龍爺爺小腦萎縮,已經完全沒有自理能力了,就這短短的兩個月,歲月又擊倒了一位抗戰老兵。
龍爺爺今年已經97歲高齡了。我們送上禮物時龍爺爺只能招手示意,嘴里幾乎不能發出聲音了。龍爺爺佝僂著身軀,大口的喘氣,剛剛那幾下輕輕的招手已經耗費了大量的體力。可曾想這位佝僂身軀的老人,在戰火紛飛的年代,是一名優秀的戰士。
身在臺灣心系家鄉,回到家鄉卻孤身一人的戰斗機維修員高天學
高爺爺是一名遠征軍戰斗機維修員。見到高爺爺時,他正坐在房間門口的長椅上,高爺爺看見我們過來,舉起了右手,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敬了70多年的軍禮,嚴格來說高爺爺的軍禮并不規范,但是卻相當沉重,這是一雙殺過敵人的手,也是一只修理戰斗機,拯救國家的手。
高爺爺1940年在昆明加入空軍學校第一飛機修理廠,在昆明巫家壩空軍學校學習修飛機。1942年冬天派到印度,在密支那等地修理戰斗機,抗戰勝利后到杭州上海等地機場修理飛機。后來爆發內戰,整個機場全部撤離到了臺灣。
身在臺灣的高爺爺無時無刻不牽掛著自己的家鄉,高爺爺說在臺灣就一直存錢想回來,一直回不來。現在好不容易回來了,我卻一個人在這里度過余生(養老院)。高爺爺是玉溪人,本想著回國尋親,家人團聚,沒想到女兒并不相認。孤身一人,無依無靠。最后只好找到“老兵辦”,志愿者把高爺爺安排在了這家養老院。說道這里高爺爺就開始落淚。

“云南老兵辦”的志愿者
“云南老兵辦”全稱是“云南老兵關懷計劃辦公室”,整個“老兵辦”平均年紀都在50歲以上,在這次活動之前大潘并不了解這只隊伍,但是這次潘祥記看望老兵,那些老兵卻認識每一位志愿者,可見這群志愿者是為了抗戰老兵做了非常的多的事,才能讓90多歲的老人記得那么清楚。
這群穿著綠色衣服的志愿者,是真正值得大家點贊的隊伍。真真接地氣為各位老兵服務。不求名,不求利。大潘問過一位志愿者大伯,為什么要在老兵辦當志愿者,大伯很簡單的兩個字讓大潘非常羞愧“報恩”。
想想也是,這群抗戰老兵為了國家安定付出,太多太多。而且一定還有很大一部分老兵未被發現,未被證實。大潘覺得這群平均年紀90多歲的人,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脊梁,民族英雄。
不忘初心,深知感恩
其實還有一個讓大潘感觸很深的地方,就是潘祥記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不忘初心,深知感恩,特地走訪看望抗戰老兵。而且潘祥記覺得這樣做還遠遠不夠,全中國的抗戰老兵還有許多,還有其他各行各業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人們,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幫助。這只是個開始,類似活動潘祥記還會繼續做下去,為社會公益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。